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动态 > 正文

泉城百名模范老兵|甘法祥:将战斗精神传承下去

2023-03-28 02:00:33 齐鲁晚报网


(相关资料图)

记者 郭蕊 实习生 田嫔嫔

甘法祥,1931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县。1951年入伍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金城南阻击战中荣立集体一等功;1958年底在南昌步兵学校荣立三等功一次。1982年以山东省军区独立师司令部管理科副科长职务退休。提起战斗精神,这位92岁的老人眼中依旧闪现着坚定而骄傲的目光。

1951年2月,年仅20岁的甘法祥主动报名参军,只参加了3个月的新兵训练就加入到了67军199师597团2营4连,以炊事班人员的身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面对美军先进的战斗装备,他们只得白天睡觉,晚上行军,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要走近50公里路。没有车就靠两条腿行军,每个战士的包里除了自己的东西,还得背着枪支弹药、球鞋、雨衣、小铁镐、背包、3天熟粮、7天生粮,甘法祥用稚嫩的肩膀扛起60多斤的背包,肩膀磨破了依旧继续行走,行军两个月终于到了集结点进行弹药补充、适应性训练。

看到朝鲜被侵略者轰炸得满目疮痍,甘法祥想起了小时候被封建统治剥削和压迫的日子,立即把右手咬破,让会写字的战友帮着写了“不当孬种、不当俘虏”的八字血书,要求到前线和敌人作战。在金城南阻击战中甘法祥所在的团队以多胜少,荣立集体一等功。到了指挥所后甘法祥才发现自己被炸伤了腿,医院动员他回家待命生产,但甘法祥坚持返回连队与敌人继续斗争。

1953年7月甘法祥参加了抗美援朝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67军199师和201师的团队奉命进攻南朝鲜军队第6师据守的轿岩山及其以南地区,但轿岩山地势易守难攻,甘法祥就带领全班12人近距离进攻,距离越近炮火越猛,但他们丝毫不畏惧。作战期间甘法祥的大腿被炮弹炸伤,伤势严重只得撤退回国治疗。养伤期间朝鲜战场停战,但甘法祥痊愈后依旧毅然回到连队参与朝鲜战后的恢复和建设,1954年8月,才跟随部队撤出朝鲜,返回祖国。

回忆起抗美援朝战争,甘法祥说:“虽然武器落后,但是我们的战斗精神和必胜决心超过那些先进的武器。”他对年轻人抱有殷切的期待:应该了解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继承战斗精神,把精神落实到实践中,把祖国的各个方面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