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动态 > 正文

【多彩新论·两会点睛】有一种跨越: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

2023-03-10 08:09:18 天眼新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明确部署,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寄予厚望。


【资料图】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经历“黄金十年”如火淬炼,贵州农业优势产业拔节生长、优势产区声名远扬:遵义辣椒、“凉都三宝”、都匀毛尖、安顺蜂糖李、黔西南薏仁米,各有所长,各显千秋。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丘陵中,农机设备爬坡上山,解放人力,轻巧高效;果园上,无人机轻盈飞过,撒药防虫;小院里,手机直播带货,特色农产品“出圈”……走过黔山贵水,我们欣然得见,农耕传统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激荡融合,寸寸土地焕发新机。

时光变换容颜,从“地无三尺平”的嗟叹、“瘦土难生金”的忧愁,到“山地也有大作为”的豪情,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的梦想如此炽热,“春天的故事”越过山水千程。

把喜讯带到北京,全国人大代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卢丹满眼喜悦:“去年,我们村蜂糖李种植面积达到2800亩,群众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把呼声带到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六盘水山海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瑶满怀期待:“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这是我们这代‘新农人’的使命,也希望国家对农业科技有更大支持!”

没有平原地区的沃野千里,没有海南的一年多熟,蜂糖李何以硕果盈枝富农家?卢丹快语回答:“从广种薄收到精耕细作,这是蜂糖李成长为甜蜜产业的关键,坚定不移走标准化路子、严格把关品相口感,这是我们继续精耕细作的方向!”

观滴水见沧海。今天,我们无比珍视脱贫攻坚所奠定的因地制宜产业基础,也无比期盼农业科技现代化助推贵州农业延伸出更多枝蔓,成为绿水青山的亮色、幸福绵长的馈赠。

我们坚信,贵州农业,始于农耕,定当不止于农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谌晗

编辑 胡锐

二审 黄国平

三审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