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大绿氢项目投产 全球绿氢产能与需求量调查
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欧盟最大绿氢绿氢项目投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绿氢被广泛视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全球氢气总产量达9423万吨,预计2030年产量有望达到近1.8亿吨,而目前全球氢气生产中只有不到0.1%为绿氢。日前,位于西班牙普埃托利亚诺地区的一家绿氢工厂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这里也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绿氢工厂。
欧盟钢铁行业正日益关注氢基炼钢。欧洲各地宣布的几个新钢厂项目都旨在使用氢气直接还原铁矿石,取代现有的炼钢工艺。这也与欧盟的能源独立目标相吻合,REPowerEU计划强调,预计到2030年,欧盟约30%的初级钢铁生产将使用可再生氢气实现脱碳。
如果使用氢气而不是天然气或煤,将铁矿石直接还原为铁,那么有可能在炼钢工艺中完全避免使用化石燃料。当使用可再生能源供电时,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生产的是绿氢,而铂金是这一技术的关键成分。
全球绿氢产能与需求量调查
例如,全球钢铁和技术集团奥联钢(voestalpine AG)正在开创一个由欧盟资助的项目“H2FUTURE”,在其奥地利林茨的炼钢厂使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生产绿氢。
此外,氢气也已经被广泛用于许多其他工业生产流程,包括氨和石化。目前每年需求量超过了8000万吨,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将每年增长9%,但目前这一需求是通过天然气的蒸汽甲烷重整来满足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产生一公斤氢气就会释放9至10公斤二氧化碳,但绿氢能够将这种环境影响降低95%。
需求旺盛且不断增长的氢气市场为绿氢项目的发展增添了进一步动力,事实上绿氢的装机产能每两年实现翻一番,新产能的计划也是如此。此外,在2022年至2030年期间,政府对低碳氢项目的补贴总额为1460亿美元。据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估计,如果开发计划中的所有绿氢项目都使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那么到2030年,累计的铂金需求将超过270万盎司。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
钢铁业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和超低排放改造,并在碳排放管理、能源结构调整、氢冶金应用等方面积极行动,推动我国钢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规模巨大的中国钢铁产业对全球制造业运行、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为10.13亿吨,在全球粗钢产量中占比较高;全国共2.07亿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4.8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这些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二。今年前3个月,又有约4000万吨粗钢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产业的减碳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持续研发低碳技术、优化工艺流程结构,在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和全球低碳产业创新合作等方面发力,我国钢铁产业在向“双碳”目标迈进的道路上就会越走越顺。
不过,有些问题同样不能忽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尤其是“双碳”进程的推进,与我国钢铁产业绝对规模对应的是来自行业减碳的压力。2022年我国钢铁产业的碳排放量约为18.2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以上,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如果不能尽快降低钢铁产业的碳排放量,除了会通过碳成本提升直接影响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会通过碳足迹影响下游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发展。
解决钢铁产业碳排放问题并不是把产能“一降了之”或“一关了之”,而是要在满足国民经济相关领域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同时,让行业运行更加低碳,最终把钢铁产业改造成清洁的材料产业。按照中钢协公布的《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我国钢铁产业“双碳”进程将分为四个阶段,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30年至2040年实现深度脱碳;2040年至2050年冲刺极限降碳;2050年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为实现这些目标,一要大力推进富氢冶炼技术的攻关和应用。目前,宝武已建成400立方米级低碳冶金高炉、河钢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已全线贯通。二要努力提升短流程炼钢的比重。比如,江西、四川、河南已经明确电炉短流程炼钢不再纳入“两高”项目进行管理。三要不断完善钢铁产业参与碳交易的市场机制。各钢铁企业正在开展前期的方案制订、数据统计、人员配备等准备工作。还应用好绿色金融工具,宝武、河钢、鞍钢等国内主要钢铁企业都已经发行了绿色债券,为企业降碳引来“活水”。另外,从碳轨迹的角度,国内钢铁企业正在大力开展与汽车、家电等下游企业的减碳合作,通过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来降低下游相关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助力下游企业突破国际贸易中的碳壁垒。
绿电绿氢促能源体系变革
我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支撑。
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目前已成为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的重大战略。国家林草局荒漠司原副司长胡培兴介绍,近期,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优先将大型光伏基地用地列入重点项目计划清单;提倡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建设大型光伏基地,鼓励采用林光/草光互补模式。
在能源产业加速变革,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的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创新与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表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问题,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和挑战。
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由绿电与绿氢耦合而形成的“电氢体系”,被广泛视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氢能创新的主要方向。“以绿氢为载体的绿电转化产业是氢能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才宇说。
《2022-2027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